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 论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大教育建设

    侯怀银;宋美霞;

    新时代需要教育强国的大教育建设。以大教育理念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既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要求,又是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的迫切需求,亦是教育治理能力全方位提升的必然追求。教育强国的大教育建设的内涵在于通过树立综合化、智能化、自主化、协同化和开放化的大教育观,逐步提升教育综合实力、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教育治理能力、教育国际竞争力和教育影响力。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大教育建设,应构建大教育体系,凝练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方案;优化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构筑教育强国建设人才高地;重塑系统教育治理理念,勾勒教育强国建设治理谱系;统筹推进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通教育强国建设数字赛道;推动均衡、公平和普惠的教育,激发教育强国建设内生动力。

    2024年09期 v.44;No.596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教育基本理论

  • 庸俗功利主义教育的精神哲学审视

    吕寿伟;

    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基本信条,表达着公共性的道德理想。然而,一种鼓励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追求一己之私利的庸俗功利主义正日益渗透到学校,使学校在急功近利的价值引领中走向功利化。功利化的教育通过需要的欲望化将教育的目标置于自身之外,并在个体化的竞争中、在对进步的追逐中放弃教育的价值理想。教育简化为机械性的训练,学习演变为重复性的劳作。功利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乃是“精神”问题,它通过对学生自然欲望的鼓励使个体的意志自由不再可能,通过对教育实体的解构而让学生成为原子化世界里的精神流浪者,同时在思维与意志的分离中、在知识与行动的脱节中使精神成为无法走向现实的思维着的精神。学校教育的精神重建一方面需要认识上的精神转向,将教育视为个体的精神历程,另一方面需要方法上的精神和解,实现儿童自然欲望与自由天性、特殊个体与普遍实体等的内在统一,同时还需要推动学校教育在知识、道德、艺术等内容上的精神回归,真正使学校成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2024年09期 v.44;No.596 13-2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教育政策与治理

  • 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精准资助的外溢效应

    黄斌;廖彬;

    面向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实施精准资助是防范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利用随机分班形成因果识别设计,就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家庭学生“一补”(即发放生活补助金)资助政策的外溢效应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班级中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受“一补”资助对于同班其他同学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外溢效应。经济困难家庭的精准识别对于“一补”资助形成外溢效应具有重要影响。“一补”精准资助之所以产生外溢效应,与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动和人际交往有着密切的联系。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接受资助能显著提升班级同学的学习努力水平,改善班级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班级的融合度与凝聚力。面向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实施精准资助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是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与有效手段。建议教育资助政策未来应进一步降低资助门槛,提升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精准识别度,并依据学生家庭的困难程度实行有差别资助。

    2024年09期 v.44;No.596 2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科技赋能教育

  • 循证教师教育中证据智能进化:内涵及其控制机制

    吴南中;陈恩伦;杜文峰;

    循证教师教育实现了教师教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深度交融,已成为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其关键是依托证据建构证据为本的教师教育实践,其中证据是指有效开展教师教育的信息载体。在智能时代,循证教师教育的证据优化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发挥技术在辅助制证、辅助取证、辅助用证等方面的优势,并在使用效果上形成“众智”效应,通过“人机协同”对证据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对应情境予以标识,形成动态的、可无限拓展和优化的语义关联,实现证据、人与情境的交互,使证据在具体循证教师教育实践中不断优化。构建循证教师教育证据优化的运行机制需要应用智能技术,配合算法、存储和使用反馈等支持性条件,形成证据的内容优化、范畴拓展和关联优化。基于此设计了循证教师教育证据智能进化的技术实现架构,以期为证据管理和平台优化提供可行的参考框架。

    2024年09期 v.44;No.596 4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数字循证教研:内涵、理念与推进路径

    张思;张津铭;

    数字化为教育转型创造新的契机,依托数字技术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势在必行。数字循证教研以循证为根本,以证据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将经验智慧与数字技术以“人机协同”的方式深度融合,推动教师全面、个性化和终身发展。技术影响下的教研主体、教研证据和教研情境共同构成了数字循证教研的基本结构,具有数据驱动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人本理念,规模化开展个性化提升的价值理念,证据导向教研诊断与决策的过程理念,以及经验与证据有机融合的互补理念。推进数字循证教研高效实施需要开展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循证意识;完善平台组建教研共同体助推教师教育均衡发展;营造循证文化场落实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重视数字循证教研的评估监测以保证整体质量。

    2024年09期 v.44;No.596 5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互联网+支教”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于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策略构建的行动研究

    杨晓宏;马娟;杨建东;李策;

    “互联网+支教”是2019年甘肃省率先在全国发起的教育精准扶贫项目,项目的持续深入实施促进了甘肃师范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有效衔接,助推了甘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文章以一所高等师范院校(L校)及结对的两个县区(Z县和W区)的“互联网+支教”行动为样本,以“互联网+支教”机构及个体实践层面的多元主体为研究对象,以构建学习共同体为行动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协同起点,开展了行动研究。通过长周期追踪的实证研究,构建了以“互联网+支教”为载体,促进以“师范生—乡村学生—乡村教师”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有效策略体系,分析了“互联网+支教”助推甘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具体成效。文章详细描述了四年四轮行动研究中“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各个环节的循环迭代过程,全面刻画了立足行动研究不断深化实践的发展脉络。

    2024年09期 v.44;No.596 6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联通主义学习中知识贡献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与规律——基于fsQCA方法的组态效应研究

    徐亚倩;陈丽;

    联通主义强调学习者是知识的主要贡献者,知识的产出源于学习者丰富广泛的社会交互,但社会交互影响知识贡献的具体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基于联通主义和复杂系统观,从连接支持、连接机会和连接能力3个维度,选取促进者关注、反馈激励、榜样带动、交互对象异质性、身份公开、社群规模、主动性、社会吸引力和利他性9个条件变量,构建了联通主义知识贡献影响因素分析模型(SOA模型)。收集国内第一门cMOOC的10,598条交互数据,采用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方法 (fsQCA),从组态的视角揭示社会交互影响联通主义学习者知识贡献质量的联合作用路径,发现:1)高质量的知识贡献表现为三种驱动模式——自我导向型、开放利他型和促进者依赖型;2)高质量的知识贡献离不开社会交互的反馈激励、榜样带动和个体的社会吸引力;3)促进者关注或榜样带动、自主性或利他性是驱动高质量知识贡献必不可少的核心条件。本研究为今后分析联通主义知识贡献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理论框架,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会交互因素对个体知识贡献质量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帮助研究者和课程设计者理解个体的知识贡献行为,为激发学习者保持高质量贡献、改进激励机制设计和学习支持服务提供依据。

    2024年09期 v.44;No.596 7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9K]
    [下载次数: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过程数据驱动的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设计

    周德青;杨现民;

    “十四五”时期,关注学习过程,重视用户体验,构建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框架与指标,已成为推动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本研究从过程视角出发,以数据为导向,关注在线开放课程实际使用情况,首先构建了过程数据驱动的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框架,该框架包含学习过程数据采集、学习过程数据映射、学习过程数据分析与课程质量等级评价四个流程,以及数据生成、数据采集、数据映射、数据分析、结果输出、质量计算、优化策略七个评价环节;其次设计了过程数据驱动的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MOOC为例,基于第二期的学习过程数据开展了评价实践,分析了课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从课程内容、学习过程、课程平台环境、学习支持服务四个方面提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的优化策略。

    2024年09期 v.44;No.596 90-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商务印书馆教育学学术精品推荐

    <正>什么是好大学?邬大光著本书是作者对多年实践经验、研究成果和新近思考的系统整理,力图解答人们心中对好大学的困惑和疑虑。作者透过历史的尘埃,穿越东西方文化的阻隔,从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思想的碰撞中探寻什么是好大学的答案,力图通过对好大学、好校长、好教师、好氛围的全景式刻画,为大家呈现好大学的独特风貌,揭示好大学之所以好的内在奥秘,解答人们心中对好大学的困惑和疑虑,为中国建设一流大学贡献一份智慧启迪。

    2024年09期 v.44;No.596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