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艳;阳思雨;周欣雨;郑娅峰;
知识建构作为一种高阶认知活动,对学习者创新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知识建构的应用场景已由单一学科知识习得转化为跨学科知识整合。然而,传统知识建构理论主要应对单一学科知识整合问题,缺少对跨学科场景知识建构的理论探索,难以应对当前跨学科复杂问题解决的新型知识生产方式和教育实践的急切育人诉求。鉴于此,本研究在分析知识建构理论现存问题及挑战的基础上,首先解析跨学科知识建构的内涵特征;并从情境认知理论和社会调节理论等角度出发,构建跨学科知识建构的多层概念模型;同时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变革诉求,提出跨学科知识建构的四项实践原则,以期为跨学科实践活动提供参考,进而助力跨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
2024年07期 v.44;No.594 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1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孔文;
数字化时代,第四次教育革命冲击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重撰教师学科素养现代性。教师学科素养是教师所具备的从事学科课程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其现代性有时间、空间、身体、学科知识、数字技术等多个维度。信息素养是指有效获取与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迭代为数字素养,是教师学科素养的活性成分,其发展不断改写教师学科素养现代性。重撰教师学科素养现代性有两条路径:以数字素养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素养现代化的全过程,发掘和深思被先前事件及其意义所蒙蔽的教师学科素养。
2024年07期 v.44;No.594 4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3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房立;郭炯;
技术支持的创新教学对于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教师创新教学采纳滞后制约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为了提升乡村教师的创新教学采纳水平,需要洞察乡村教师创新教学采纳机理,明确其影响因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本研究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深入蚌埠市3所乡村学校现场,获取21位乡村教师访谈资料,经历开放—主轴—选择三级编码,形成了乡村教师创新教学采纳影响因素模型,发现个体因素提供内驱力、组织因素提供外推力、环境因素是支撑因素、实践因素是强化因素。在此基础上,从个体、组织、环境、教学四个方面提出促进乡村教师创新教学采纳的对策,具体包括精准培训助推教师发展、UGBS协同驱动教师采纳、多元合作优化环境支撑、持续开展创新教学探索。
2024年07期 v.44;No.594 6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9K] [下载次数:1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立会;刘俊杰;周亮;
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促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已成为世界各国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但学界对“科学身份认同感”的培养与评估尚未达成共识。新发布的《PISA2025科学素养评估框架》在“科学态度”基础上生发出“科学身份”维度,旨在凸显学生对科学身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这为我国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研究详细梳理了PISA2006、PISA2015和PISA2025评估框架中科学素养概念与评估维度的历史演进,厘清了科学情境、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中科学身份的内涵与特征,明晰了科学身份对促进科学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结合“科学身份”和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诉求,研究提出以下建议:立足科学态度,实现向科学身份的评估理念转变;创设科学情境,促进科学实践活动的落地生根;落实评估与反思,驱动科学探究全过程的改进与完善;培养学生的信息批判力,实现对科学信息的辨伪存真。
2024年07期 v.44;No.594 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