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瑞尔·米勒(Miller, R.)是一位享誉国际的当代未来学家,现为法国巴黎高科路桥学校商学院研究员,曾于2015年至2022年间任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未来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是国际未来素养和未来教育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4年06期 v.44;No.593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政涛;瑞尔·米勒;
未来素养(Futures Literacy)对于未来教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借助李政涛与法国未来学家瑞尔·米勒的对话,深入探讨了未来素养的多维议题。作为核心素养的前提,未来素养是人类每个个体都应具备的基础能力。改变未来的关键在于增强人们理解想象的能力,进而深化其对世界的认知。这不仅意味着对人类境况的改变,更是要通过识别并超越不同的预期假设,激发个体的自主性想象力。因此,学校系统需要摒弃其固有观念,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培养其“运用未来”(Using-the-future)的能力。目前学校与未来研究(Futures Studies)之间的联结还比较有限,需要社会各方更广泛的多维度介入。未来素养实验室(Futures Literacy Laboratories,FLL)作为研究新工具,能有效揭示参与者的预期假设,助力未来素养的培育。我国上海和成都已经初步积累FLL的独特经验,下一步拟通过构建跨学科研究平台、创新教学法以及优化学习流程来推动未来素养教育在中国教育领域的蓬勃发展。
2024年06期 v.44;No.593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卜玉华;朱琳;
未来素养是最近十多年里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牵头推动而日益被国际社会广泛熟知的一个概念,代表着一种未来研究新范式的产生。从背景上看,未来素养的产生是基于学者们对未来社会转型性质的判断、传统预测型范式在当代受到质疑,以及以米勒为代表的一批未来学者对预测型未来研究的反思与重构;从内涵上看,未来素养指的是一种运用未来的预期能力,人的“预期假设”理解水平决定了人的未来素养类型;从理论基础上看,预期系统理论是其本体论基础,这种理论证成了人何以能够运用尚不存在的未来,也证成了个人和组织具备未来素养的必要性;从未来意义上看,未来素养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础性能力,是人类走向自由的工具,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有助于引导人类摆脱关于工业社会的主流叙事,拥抱新的行动可能性,有助于个体能动性的发挥,促进个体积极地拥抱未来,也有助于人类与不确定性之间建立一种积极关系;从未来前景上看,未来素养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计划,正呈现出全球化发展之势。为此,我们有必要主动了解并积极参与到这一理念及其计划中去。
2024年06期 v.44;No.593 3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樊溶;孙元涛;
面向明日世界的“未来素养”在实践中被狭隘地等同于“为未来做准备的素养”。这种理解背后隐含的是一种社会功能主义的方法论误区。社会本位论的沿袭、工具理性的僭越与人类对于确定性的寻求,共同建构了社会功能主义在教育变革历程中的演进逻辑。超越社会功能主义需要方法论的重构:未来素养不是将人视作治理性话语下的某种“资本”,而是以人为伦理性主体;不是实现单一的未来理想,而是走向“复数乌托邦”;不是一劳永逸的习得性训练,而是递归性循环。唯有此种实现了“回到人”之价值复归的未来素养培育,才能为实现最终走向“超越人”的未来教育提供基础与可能。
2024年06期 v.44;No.593 4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林;
教育是需要同时兼顾文明传统、社会现实及未来发展的关键事业。其中,“未来”议题尤其是当前全球教育领域普遍关切、亟待推进的核心课题,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倡行的“未来素养”理论架构和实践经验,为阐明该议题指明路向、贡献方案。未来素养内涵丰富,其中关联着重要的史学修养,具体表现为历史的知识与经验、视野与方法、责任与伦理、意识与意境,共同筑成未来素养的关键基底。历史会通未来的基本原理在于“时空相续”,在此种时空交织的场域之中,恰当地因人见事、察物明理,进而认清不变、以变应变,即是未来素养可以取资于“历史之镜”的要义所在。
2024年06期 v.44;No.593 6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红燕;古秀蓉;
未来素养实验室是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设计开发,旨在提升未来素养的一种实践模式。经过十余年的实践,该实验室已推广至全球44个国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方法论和富有成效的实践原则。本研究围绕未来素养何以可学、未来素养实验室创生着怎样的新型学习方式等话题,探讨了未来素养实验室的方法论基础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未来素养实验室是不断制造假设、开展实验、收集证据、形成行动的创新型学习模式,它通过预期将未来当下化,以对未来预期假设的反思与批判为前提,以混合性方法为指导,基于揭示、重构和再审思三大阶段,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和与未来的深度连接,获得对当下涌现未来的洞察力,从而提升学习者运用未来的能力,为构建更为美好、去中心化的未来世界提供行动指导。然而,未来素养实验室仍面临学习内容上大而化之、学习机制平面化、学习效果缺乏评价,以及实验室内结果与实验室外行动间存在鸿沟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本土化实践时注入更多的教育与课程思维。
2024年06期 v.44;No.593 7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金申;
未来素养对中小学教师至关重要,影响着他们的未来观、学习观和教育观。本研究针对上海和成都两地案例校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以“重构2050年的未来学习”为主题的未来素养实验室活动,并基于活动数据进行了质性研究。研究发现:两地案例校中小学教师当前持积极但无力改变的未来观,其未来学习观深受政策话语、专业术语、影视媒体和日常经验的影响,这说明中小学教师缺乏一定的自主思考与判断意识;令人惊喜的是,随着实验室活动的推进,中小学教师开始超越当前流行的未来话语,呈现出批判性地审视当下问题和重构新型行动的能力,这说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具备超越现有经验来探索未来学习创新之路的巨大潜力。研究结果也说明了培育我国中小学教师未来素养的必要性,而“未来素养实验室”将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培育工具。
2024年06期 v.44;No.593 8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