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 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向度与实践方略

    陈时见;邵佰东;

    生态文明教育既体现教育涵化属性,又彰显公共管理属性,具有公共性、耦合性、全面性、长期性等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的场域下,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础性工程,不仅要在理论内涵上体现中华民族生态复兴的教育愿景、人民中心生态民生的教育立场、民众生态心智形塑的教育目标、本土生态资源整合的教育特色,而且行动方略上要基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任务,构建生态文明教育整体性发展格局,建设生态文明教育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夯实生态文明教育主体责任自觉,完善生态文明教育协同治理机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2024年03期 v.44;No.590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1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教育基本理论

  • 主体的突围——伯明翰学派对批判教育学的贡献

    吴松伟;高德胜;

    批判教育学从再生产理论到抵制理论的演进,体现了教育学“结构—行动”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转变,这一转变得益于伯明翰学派的影响。再生产理论打开了教育学的新视野,却陷入结构决定论的泥淖。伯明翰学派在“葛兰西转向”后所形成的亚文化研究揭示了抵制性文化对霸权的反抗,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英国的文化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进行了“理论旅行”,促使阿普尔、吉鲁等人发展出新的抵制理论,并取得对再生产理论的优势话语。文化研究使得行动者的主体性在批判教育学中回归,实现了批判教育学从理论批判到实践转化的跨越。

    2024年03期 v.44;No.590 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政策与治理

  • 能力分班对寒门学子有利吗?——机会公平视角下教育分层制度的效能与隐忧

    钱阿剑;赵茜;

    本文立足于我国能力分班教学实践,使用模糊断点回归设计,讨论进入高成绩班级对弱势家庭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效应及其中介效用机制。从起点公平角度来看,学生成绩未达到学校分班界限分数时,优势家庭学生进入高成绩班级的概率更大,而成绩达到分班界限分数时,弱势家庭学生进入高成绩班级的概率显著高出34%,优势家庭学生仅高出19%。也就意味着,能力分班这种教育分层制度给予学业成绩优异的弱势家庭学生以教育流动的机会,但总体有效维持了不平等。从过程公平角度来看,弱势家庭学生进入高成绩班级获得成绩提升主要得益于拥有更高质量、更具优势地位的班级同伴以及校园欺凌风险的降低。也就是说,能力分班制度构筑了隔绝不利条件的“玻璃墙”,却遵循“隔离但平等”的不公平原则。从结果公平角度来看,进入高成绩班级的弱势家庭学生,成绩显著提高0.38个标准差,实现了结果公平的效能目标,但仍存在“阶层固化”隐忧。

    2024年03期 v.44;No.590 2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10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科技赋能教育

  • 设计类问题解决能力的多模态表征模型与验证

    武法提;王兆雪;

    设计类问题解决能力是21世纪学习者必备的关键技能,对其进行精准测评,有助于面向智能时代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本研究以设计类问题解决能力的多模态测评为目标,在已有测评框架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以验证其有效性,实验共招募181名被试,获取被试在设计类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生理数据、交互式文本数据和心理问卷数据,分别采用BERT算法、随机森林算法和关键词词频分析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反思调节、同理心、观点建构、组织协调维度进行量化表征,最终通过多元回归法进行数据融合,对设计类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过程性、精准化、个性化评估。结果表明,采用多模态数据表征和量化设计类问题解决能力可达72.5%的准确率。研究为多模态数据表征学习者高阶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为实现设计类问题解决能力的自动化测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在真实教学环境中进行设计类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干预奠定了基础。

    2024年03期 v.44;No.590 4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8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乡村教师研修模式研究——数字技术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常咏梅;危齐敏;李杰丽;

    为了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解决乡村教师研修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视角,探索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对乡村教师研修的支持作用,并基于活动理论提出了平台支持的可持续专家引领研修模式、平台支持的规模化同伴互助研修模式和平台支持的常态化自主反思研修模式,或将成为乡村教师开展研修的新路径。最后,本文剖析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能为三种研修模式提供科学、专业、客观评价的可行性。

    2024年03期 v.44;No.590 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6K]
    [下载次数:3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精准教研的内涵特征、价值取向与发展路径

    陈锋娟;章光琼;张思;刘清堂;

    数据驱动的精准教研已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新型教研形态。文章明确了精准教研的内涵和特征,总结了精准教研在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新发展,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通导向,从专业取向、社会取向和生命取向三重维度指出精准教研赋能教师专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服务师生群体生命发展的价值取向,并从政策引领、教研生态构建、多模态数据驱动、人机协同机制、教师素养提升和区(校)示范引领六个方面指出了促进精准教研未来发展的路径。

    2024年03期 v.44;No.590 6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下载次数:1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学想象素养的解析与养成

    彭亮;徐文彬;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需要发展一系列关键素养,这些素养以人类难以被人工智能超越的重要特质为基础,教师教学想象即其中之一。教学想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一种主动的意向和创造性的意识活动,此种意识活动存在于教学活动开展之前、之中和之后,它是教学活动得以产生、开展以及创新的保证。当前教师教学想象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偏执的教学经验固化了教师教学想象,教师主体性缺位导致教学想象退隐,以及迟钝的重要性感受掣肘了教师教学想象。基于此,需要通过“重返起点,反思教师珍视的经验”“增加欲求,提升教师重要性感受”“创新制度,释放教师的主体性”以及“利用技术,扩充教师的虚拟力量”等举措来促进教师教学想象更好地养成,以应对人工智能可能给教师这一职业带来的挑战。

    2024年03期 v.44;No.590 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1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

  • 高等教育语境下对学生处分行为性质的澄清

    陆秦;

    受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影响,传统上我国高校按内部法律关系处理与学生间关系,学校对学生违反教育法律规范或校规、扰乱教育管理秩序的行为实施处分,而司法救济仅限于剥夺学生受教育权的处分,学生权利未能得到有效保障。经过对114份高校与学生教育行政争议与权利救济判例的分析,发现对该处分行为定性的模糊与认识的分歧导致了对学生权利救济的不利。本文以此问题为导向,在辨析学界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高校对学生处分行为的外部性特征,尝试澄清处分行为的性质,证成高校对学生违反教育行政法律规范或学校规则所实施的制裁行为是一种教育行政处罚行为。

    2024年03期 v.44;No.590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现代教育技术

    <正>征订《现代教育技术》ISSN1009-8097/CN11-4525/N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CSSCI检索源期刊投稿平台:https://xjjs.cbpt.cnki.net/定价15元/期全年定价180元半年定价90元订阅方式?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736国外发行代号:M1689?团体订购(全年每期10册、半年每期20册及以上)请与发行部老师联系(010-62782405)

    2024年03期 v.44;No.590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1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